(1)优化产后服务。建立健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农村合作社、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民营粮油加工企业等建设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代清理、代干燥等专业化服务,推动节粮减损,提高种粮效益。目前,建成产后清理烘干中心12个,可实现年清理烘干粮食10万吨以上,助农节粮减损100余万元。(2)提升仓储能力。争取上级资金1390
(1)优化产后服务。建立健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农村合作社、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民营粮油加工企业等建设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代清理、代干燥等专业化服务,推动节粮减损,提高种粮效益。目前,建成产后清理烘干中心12个,可实现年清理烘干粮食10万吨以上,助农节粮减损100余万元。(2)提升仓储能力。争取上级资金1390万元,升级改造原粮低温库,集中整修仓库、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库区风冷型表层控温系统、环流熏蒸系统。建设“智慧粮库”系统,实时监测仓库中粮食温度和湿度变化,并对粮情进行智能化干预和调节。目前,改造升级原粮库3.9万吨,智能化升级粮食库区7个,粮食储藏损失率下降3%。(3)强化技术攻关。与川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单位合作,建立专家大院、科技创新工作室,实施粮食储藏、物流、加工等领域节粮减损技术和装备研发,氮气气调、虫情在线监测等技术运用。引导3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通过引进绿色环保烘干设备、减少清粉机和光辊磨粉机使用量等方式提倡轻研轻磨,减少过度加工产生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