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发绿色信贷产品。将环境信用评价、社会风险等因素纳入贷款授信、审查审批等流程,建立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台账,定制“家庭农场大户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对5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推出无抵押线上信贷产品,并运用再贷款发放绿色信贷。截至6月底,共发放绿色信贷375笔,余额3.29亿元。(2)发展绿色保险业务。梳理县域内重点污染源
(1)开发绿色信贷产品。将环境信用评价、社会风险等因素纳入贷款授信、审查审批等流程,建立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台账,定制“家庭农场大户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对5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推出无抵押线上信贷产品,并运用再贷款发放绿色信贷。截至6月底,共发放绿色信贷375笔,余额3.29亿元。(2)发展绿色保险业务。梳理县域内重点污染源、固(危)废物处置、重点污染风险源企业4家,将其纳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制范围。目前,已为青川天运、四川中哲、青云上锰业等4家企业办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缴纳保费8.4万元,保额400万元。(3)推进绿色支付方式。通过建立签约商家等方式,在企业、民生等领域推进手机支付、网上支付、第三方电子支付等绿色支付手段,提高绿色支付比率。截至目前,已与80余家商家签约,绿色支付比率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