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今年年底试运行广元71个监测点今后手机、电视可及时接收地震速报昨日是汶川大地震12周年,我们除了缅怀,更要铭记,只有做到防范到位,准备充分,应对及时有效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我国地震速报时效和精度不断提升,提升防震减灾基础能力,是实现防震减灾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那么目前我市有什么新举措呢?
“四川省地震局有
四川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今年年底试运行
广元71个监测点 今后手机、电视可及时接收地震速报
昨日是汶川大地震12周年,我们除了缅怀,更要铭记,只有做到防范到位,准备充分,应对及时有效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我国地震速报时效和精度不断提升,提升防震减灾基础能力,是实现防震减灾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那么目前我市有什么新举措呢?
“四川省地震局有个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今年年底全省要实现初步运行。”市防震减灾事务中心副主任高伟东介绍,今年1月7日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20年中国地震局将加快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在全国初步形成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在四川全省和云南部分地区开展地震预警服务试运行,并鼓励各地整合资源,开展地震预警信息服务试点。
“烈度预警项目”是什么,有何作用?高伟东说,这个项目就是在固定的监测点安装检测仪器,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地震发生后,快速自动生成烈度图,包括房屋、地面建筑物等破坏程度,也就是说哪里烈度最大,受灾就最严重,从而为应急救援力量的分配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地震预警,通过地震监测点的建设,省内任何地方发生地震,电波就会捕捉到信息发送到手机APP、电视等终端。比如汶川发生地震,地震波达到广元的时间以及震感的大小,可以通过这个项目提前40秒知道,从而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
“目前的地震监测点可以监测到地震发生的地点、地震等级、深度等,但是要达到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要求,监测点的密度还不够。”高伟东表示,“烈度预警项目”是重大的民生工程项目,监测点的建设是烈度预警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卡脖子工程”。监测点由全省统一确定点位,我市通过在原有站点改扩建、以及新建监测点共71个,今年4月开始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今年底与全省同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