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为本提振脱贫信心——记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旺苍县扶贫开发局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曾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旺苍县扶贫开发局协调、组织打好脱贫攻坚战,助推全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15752户5259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原9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该局以其艰苦付出、突出贡献,连续多年在省市扶贫系统考核中获得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得县委、县政府目标绩效考核
以民为本提振脱贫信心
——记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旺苍县扶贫开发局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曾媛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旺苍县扶贫开发局协调、组织打好脱贫攻坚战,助推全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15752户5259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原9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该局以其艰苦付出、突出贡献,连续多年在省市扶贫系统考核中获得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得县委、县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一等奖并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四好领导班子”。
如今,该局成功入列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啃最硬的“骨头”做有益于民的事
“感谢县扶贫开发局帮扶工作队员的真情付出,让我们村有了新变化……”仅去年,旺苍县天星乡青峰村村民马开春家生猪、核桃、蜂蜜等“小产业”就给他家增收3万余元。如今,在旺苍县天星乡青峰村,随处都能听到群众对县扶贫开发局帮扶工作队员的称赞。
自2014年该局帮扶青峰村以来,帮扶工作队员扎根农村,把扶贫联系点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把心血和感情都投入到这片土地。青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2018年顺利退出贫困村,当年集体经济贫困户人均分红53.5元,非贫困户人均分红20元。
青峰村位于天星乡北部,距乡政府8公里,有4个村民小组190户586人。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贫困程度深,属省定贫困村。村人口居住分散,自然条件恶劣,土地稀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较差,交通通讯欠发达,系典型的山区乡村。
“这个村各方面条件太差了,脱贫攻坚难度大哟!”当初确定帮扶对象村时有人这样说。“难度再大我们也要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我局是全县脱贫攻坚的协调和推动部门,必须带好头,硬骨头让我们来啃吧!”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李伟在脱贫攻坚动员会上掷地有声地说道。
身上扛有千斤担,不忘初心人胜天。全局干部职工把帮扶工作作为头等政治任务来抓。局党组共研究帮扶工作30次,干部入户走访200人次,驻村工作队议事150次……这一串数字,记录的是帮扶干部铿锵前行的足印,也彰显着他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局组织干部共开展“访民情、送温暖”大走访活动28次,通过走访,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发放扶贫明白卡,核对基础数据。在走访中捐赠慰问金7万余元,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严格贫困人口进出程序,通过动态调整,清理出贫困人口3户9人。
当好行业扶贫的“排头兵”谋划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该局每年牵头编制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精准画出“战术图”;累计组织召开指挥部会、工作推进会和业务培训会385次,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实行“日通报、旬调度、月排位”,逗硬执行《每月等次评定办法》《挂红旗亮黄牌贴蓝签制度》,倒逼责任落实落地。全面完成了减贫任务,全面销号了历年历次发现反馈问题;组织规范建成了7563个扶贫项目。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4.42亿元,金融扶贫“旺苍模式”在全国推广。清理扶贫项目8789个,完成扶贫资产确权6236个;精准有力阻击一、二级风险户449户,未出现一例返贫致贫问题,旺苍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接受了国家乡村振兴局成立后的首次调研;做实产业、就业、消费增收引擎,助力贫困户年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
脱贫攻坚过程中,该局抓住每年扶贫日契机,动员各界各方面捐资捐物7000余万元。累计发放扶贫助学金784.35万元,支持7682余名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接受优质职业教育。引导全县6200余名干部、37家国有企业、93家民营企业全面参与社会扶贫,带动社会投入5亿元。积极争取定点帮扶单位支持,共到位各类帮扶资金9000万元。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旺苍县扶贫开发局投入50余万元,对265户低收入户逐户进行了扶持。制定《规范实施扶贫项目工作指南》,帮助76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制定《消除疫情影响阻击返贫致贫十条措施》,得到上级充分认可。
如今,该局讲好旺苍扶贫脱贫故事,形成了《脱贫攻坚大事记》《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一百例》等宣传总结成果。全县有1100余篇扶贫实践典型经验被《人民日报》《四川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全县有1名同志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被省市表扬先进集体89个、先进个人266名。
同时,该局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有序衔接乡村振兴。《旺苍县构建三个体系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被省委《政研内参》和省委改革办《四川改革动态》刊载,省脱贫攻坚办专题来旺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旺苍县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助力脱贫振兴有效衔接》被省委《调研与决策》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