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广元造“,很高兴为您服务!!
   
网站二维码
广元:以“文”塑城 让文化触手可及
来源:广元新闻网 | 作者:guangyuanzao | 发布时间: 1795天前 | 37 次浏览 | 分享到:
连续17年开展“普及艺术进特校”活动、“老妈妈艺术团”荣登央视春晚、创作录制《我们在一起》等5首战“疫”原创歌曲、《幸福像花儿一样》等视频、课程资源,被学习强国国家平台采纳7次——以“文”塑城让文化触手可及文化,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精髓和软实力所在。近年来,全市群众文化战线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

      

连续17年开展普及艺术进特校活动、老妈妈艺术团荣登央视春晚、创作录制《我们在一起》等5首战原创歌曲、《幸福像花儿一样》等视频、课程资源,被学习强国国家平台采纳7——

塑城 让文化触手可及

文化,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精髓和软实力所在。

近年来,全市群众文化战线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进一步扩展公共文化服务面,群众文化呈现出形式丰富、空前繁荣的景象。

在主动作为中,市文化馆搅动着广元群众文化的一池春水,成为特色文化的孵化器,民间文化传承弘扬的输血站。

精品奉献人民,人民创作精品

群众文化活动越丰富,文化土壤越肥沃。

通过文化志愿服务和流动服务的形式,市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年服务人次已达50万,社区文艺团队达42支。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每次服务中,市文化馆开设课前十分钟宣讲活动,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等宣讲教育融入其中,有力促进了全社会文明道德新风的形成和弘扬。

针对服务对象,更是向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倾斜。普及艺术进特校成为市文化馆延续了17年的传统,让艺术之光点亮特殊孩子们的内心。

    了市特校,市文化馆还定期到留守儿童培训基地、留守妇女群体等开展免费培训辅导。

肥沃土壤自然会结出累累硕果。老妈妈艺术团已经先后荣登央视春晚,舞蹈《幸福像花儿一样》荣获全国群星奖,歌曲《蜀道》、《大道朝天》获省五个一工程奖,舞蹈《妈妈手中线》、《梦儿晾在竿竿上》获省群星奖,广场舞《幸福丰收歌》《家住川北广元城》分别获省广场舞蹈比赛一等奖、二等奖……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文化馆更是以文参战、以战疫,先后创作录制《我们在一起》、《中华坚强》等5首战原创歌曲,歌颂英雄、讴歌时代,为疫情防控加油鼓劲。

致敬,英雄!为主题面向全社会发起征集,共收到各项作品共计863件,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对优秀作品进行线上展播9期,点击量15617次。

数字提升服务,服务优化数字

推动文化馆转型升级,数字文化馆建设是必由之路。

疫情期间,为使广大群众能够在特殊时间背景下,更加便捷地享受到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全市文化馆转危为机,创新采用群众文化+互联网的方式,创立了线上微课堂学吧。陆续发布了自创的国画、钢琴、川剧等艺术类精品课程,以及现代礼仪、化妆美容等生活类精品课程,让群众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微信订阅号24小时在线全免费服务,目前学吧已累计服务市民2万多人次,单次课程最多评论1380余条。

通过对优秀节目进行线上展播,《幸福像花儿一样》、《妈妈手中线》、《礼仪课堂》等视频、课程资源,已被学习强国国家平台采纳7次,点击量达40余万次,被国家公共文化云采纳17条。

数字化手段,打开了文化馆建设发展新局面,让我市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文化融合旅游,旅游繁荣文化

除了吸引八方游客的自然景观,我市红色文化、女皇文化、蜀道文化、川北民俗文化等交织,这给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市文化馆不断拓展群众文化的延伸空间,丰富文旅融合的内容和形式。

文化产业得益于良好的发展环境,顺风顺水顺势而起。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市文化馆立足群文优势,通过在景区开展剪纸、器乐演奏、清音演唱等展演项目,展示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成果;定向创作《踏歌行》《月之梦》《乡路》等文旅歌曲10余件。

沙河樱桃节、曾家山民俗风情篝火晚会、盛世踏歌狂欢夜、梨花节、猕猴桃采摘节……各县区文化馆根据自身实际和当地旅游特色,积极参与文旅融合,打造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