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广元造“,很高兴为您服务!!
   
网站二维码
四川:国家工业遗产获评数量全国第一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 作者:guangyuanzao | 发布时间: 1570天前 | 61 次浏览 | 分享到:
努力擦亮工业文明“遗珠”四川:国家工业遗产获评数量全国第一

先市酱油·酿造作坊群天然晒露场
四川国际电台·收信台收信大厅
东郊记忆·工业烟囱工业遗产,是一页鲜活的史书,典藏着一簇簇工业之光。撑开历史的褶皱,中国工业文明奋勇向前。作为制造大省和“三线建设”布局的重要省份,四川境内散落着诸多满载工业力量和城市温度的工业遗产。它们曾随着时代浪潮翻滚,又被时代拍打在岸

      

努力擦亮工业文明“遗珠”

四川:国家工业遗产获评数量全国第一


先市酱油·酿造作坊群天然晒露场


四川国际电台·收信台收信大厅


东郊记忆·工业烟囱

工业遗产,是一页鲜活的史书,典藏着一簇簇工业之光。

撑开历史的褶皱,中国工业文明奋勇向前。作为制造大省和“三线建设”布局的重要省份,四川境内散落着诸多满载工业力量和城市温度的工业遗产。

它们曾随着时代浪潮翻滚,又被时代拍打在岸边。

它们或斑驳,或沉寂,却暗藏光芒。它们,记录了工业化进程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见证着时代工业的辉煌,是开启城市发展记忆和工业文明历史的钥匙。

保护工业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工作的深入推进,四川努力擦亮工业文明“遗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不久前,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四川4个项目入选。

截至目前,四川共有15个工业遗产获得国家认定,获评数量居全国省区第一。

近日,记者走近四川工业遗产,细细品味那一缕缕带着工匠精神的馨香,个中芬芳温暖了这个寒冬。

添新喜

新增4处国家工业遗产

背后的故事和价值各有千秋

岁末年初,捷报频传。

“松花岭试验基地成功申报国家工业遗产!”

“四川国际电台旧址成功申报国家工业遗产!”

“合江先市酱油酿造作坊列入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乐山五通桥:永利川厂入选第四批工业遗产名单!”

近日,在工信部认定的第四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中,四川又有4处入列,绵阳、眉山、泸州、乐山的媒体纷纷为各自城市新增的殊荣踊跃发声。

从新增的遗产来看,它们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的是,它们均为1980年前建成的,工业特色鲜明,工业文化价值突出,主体保存状况良好。

不同的是,它们背后的故事和价值各有千秋。

绵阳江油的松花岭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基地,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的产物。

它不辱使命。先后承担了40多个型号、近200台次航空发动机的科研试验和国家鉴定试验,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它为国增光。使我国成为继美、英、法、俄之后第五个拥有此类大型试验设施的国家,被誉为“亚洲第一台”,是我国大国地位的象征之一。

四川国际电台旧址,也建于“三线建设”时期,是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号召,是邮电部当年的“1号工程”。

电台由收信台和发信台两部分组成。曾经电台将电报、电话、广播等信号传送至世界各地,战时负担代替北京、上海收发国际电台重要的国际通信。

2002年,该电台光荣退役后改建为通信博物馆,成为中国通信发展史上通信设备实物“教科书”,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三线建设战备通信博物馆。

有人说,一条赤水河,将茅台留在了上游,郎酒留在中游,先市酱油留在了下游。

先市酱油位于泸州合江县先市镇赤水河畔,由当地乡绅袁映滨始创于清朝末年的1893年。

创立至今,先市酱油一直在原址坚持古法酿造“先市”牌酱油、醋、豆瓣、豆腐乳等调味品,在上个世纪便已远销香港,

如今的先市酱油,还保留着传承百年的“江汉源”作坊群,有6000余口鳞次栉比晒缸的天然晒场,以及曾用于酿造祈福的“三官庙”。

目前,先市酱油传统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酿造作坊群和相关器具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专家学者誉之为“中国酱油传统酿造的活化石”。

乐山永利川厂由我国杰出的化工实业家、重化工业的奠基人范旭东所创。

“七·七”事变之后,范旭东率领永利员工辗转入川,重建民族化工基地,支持抗战和大后方工业民用,推进大西南建设。

当时内地井盐价格昂贵,用传统的苏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永利川厂自行研发,诞生了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

历史在岁月中定格,那些国内罕见的石头厂房、当时亚洲之最的机械厂房和别墅等建筑凝固着永利川厂最鲜活的证据。

如今,成功申报国家工业遗产,各个遗址的保护利用也开启了新的历程。

据了解,四川国际电台方面,下一步将建立更加及时和全面的保护机制,并研究运用5g、ar/vr等新技术丰富传播和展览手段,逐步实现观众的远程vr参观。

而先市酱油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匠造好食品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保护,建立先市酱油文化博物馆,开展旅游配套产业发展工业游,加速推进先市申报“中国酱油小镇”。

看成果

国家工业遗产获评数量全国第一

不少工业老记忆在新时代“重生”

随着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名单的尘埃落定,四川工业遗产被推上了“台前”。

记者从经济和信息化厅获悉,截至目前,自2017年国家工业遗产评定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已有15处工业遗址纳入了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评定数量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除去近期增加的4处,其余11处包括:成都的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水井街酒坊,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机关旧址,泸州的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洞窝水电站抗战军工遗产群,乐山的嘉阳小火车——芭沟黄村井、核工业受控核聚变实验旧址,宜宾的五粮液窖池群及酿酒作坊,自贡的古盐场系列工业遗产(老盐场1957、东源井古盐场、燊海井古盐场),攀枝花的攀钢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群,内江的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工业遗址群。

同时,从2018年开始,我省自主分三个批次同步对成都的蜀锦织造工业遗产,遂宁的舍得酒业泰安作坊遗址,南充的六合丝博园等21个项目进行了省级工业遗产认定。其中大部分都经推荐,成为国家工业遗产。

纵观已获国、省级工业遗产评定的工业遗址,有关盐、酒、酱、醋的食品项目数量多达11项,其中以五粮液窖池群及酿酒作坊为代表的古酿酒作坊有5个,以自贡古盐场系列工业遗产为代表的盐厂有4个。

评定,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利用,大力弘扬工业遗产的文化精神。在四川,不少工业遗产在吸收新时代元素后重焕新生。

乐山犍为原野上,汽笛的轰鸣打破寂静,一列喷着浓浓白雾的蒸汽机车缓缓驶向“春天”。

嘉阳小火车,是一列每天都在正常载客运行的蒸汽窄轨燃煤小火车,被称作工业革命的“活化石”。

2004年,省政府出台措施主导保护,嘉阳小火车开始华丽转身,知名度享誉全球,先后成功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成功典范。

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又名东郊记忆,曾是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成都工业集中发展区,是近年来我省打造的工业遗址旅游中又一张响当当的城市新名片。

2011年开园以来,东郊记忆狂揽“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作为发展电竞、音乐戏剧、影视传媒的文创聚集地,近两年来,东郊记忆的日均游客接待量已达2万人次。

此外,尤为值得一提的,有“两弹城”之称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也得到很好的保护利用。

这里,建设于1965年,曾是我国核事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邓稼先、陈能宽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国防科研工作者在此生活、工作多年。

如今,这里以旧址为核心,成为弘扬红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2013年开馆以来,共接待了社会各界近200余万人次,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载着四川工业的荣光与梦想,这些工业遗产在新时代继续绽放着迷人的芳华。

话发展

努力擦亮工业文明“遗珠”

让历史之光重塑工业之魂

工业遗产,是风景,是精神,也是财富。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如今,四川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背后是长达20多年的努力探索。

早在1998年,以四川长虹集团为起点,四川率先全国开展工业旅游。

随后,四川颁布《四川省工业科技旅游(含工业旅游示范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出台《四川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和《四川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健全制度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四川还在认定管理、产业培育、强化宣传上发力。

加强工业遗产认定管理。多次在全省范围内组织摸底调查,梳理形成全省工业遗产资源、工业博物馆资源、工业旅游资源台账,包括工业遗产项目90处、工业博物馆24处、工业旅游项目34处。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工业遗产评定。

积极培育工业文化产业。着力打造以工业遗产旅游为引领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注重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载体建设,依托工业遗产资源建设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四川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等工业博物馆。

强化工作宣传推广。联合《四川经济日报》《四川画报》等媒体开展主题系列报道和宣传。

一直以来,四川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之路走得积极且有序。

此次,新增4处国家工业遗产,四川国家工业遗产评定数量登上全国榜首,四川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之路更添了信心。

“让历史之光重塑工业之魂,四川将继续以工业文化相关产业打造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塑造四川制造新形象,繁荣四川工业文化。”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生产性服务业处(新经济促进处)处长周勇表示。

据透露,下一步,四川拟继续深入基层摸排,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工业遗产目录库,深挖、遴选一些特色鲜明、价值突出、保存完好的遗产,引进专业的工业旅游设计机构,本着“一个遗址一个方案”的原则,包装一批特色工业旅游品牌,并融入四川旅游大环线。

留存记忆,致敬奋斗,努力打捞被时代拍打在岸的工业文明“遗珠”。

激发活力,传承精神,努力拭去被岁月无情侵蚀的斑驳“锈迹”。

四川,正用赤诚和行动捂热工业遗址的冰凉。四川工业遗产,正不断释放出激励时代前行的温暖和力量:

让“遗址”成“名片”,把“负担”变“富矿”,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