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善办学条件。采取“向上争取+本级保障”的模式,投入资金3580万元,用于学校校舍改造、教师周转房改建、教育信息化建设等项目。探索集团化办学,投入资金130万元,引导乔庄初中等3所学校与成都四中、成都七中联合办学。成立青龙湖联盟和白龙湖联盟,实行“1+3”城乡抱团发展机制,推进小学一体化发展。(2)加强队伍建设。安排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开展支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
(1)改善办学条件。采取“向上争取+本级保障”的模式,投入资金3580万元,用于学校校舍改造、教师周转房改建、教育信息化建设等项目。探索集团化办学,投入资金130万元,引导乔庄初中等3所学校与成都四中、成都七中联合办学。成立青龙湖联盟和白龙湖联盟,实行“1+3”城乡抱团发展机制,推进小学一体化发展。(2)加强队伍建设。安排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开展支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老师交流等活动,每年安排师培经费150万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开发等领域进行专题培训。足额兑现义务教育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将青川县教师年终目标绩效纳入统一考核,同时提高中高级职称岗位比例。目前建立市县名师工作室28个,培养省市级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名师363名,新增中高级职称岗位200余个。(3)关注特殊群体。构建以县、乡镇两级政府为主导,教育、司法、社区等多部门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学校通过留守儿童之家、“代理家长”等载体,大力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严格执行随迁子女入学“零障碍”制度和“三残”儿童、少年入学保障机制,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保障教育机会均等。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纳进城务工等随迁子女入学率达100%。“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