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广元造“,很高兴为您服务!!
   
网站二维码
关于征求《四川省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来源: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信息化处 | 作者:guangyuanzao | 发布时间: 1892天前 | 19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实施方案》(川府发〔2018〕32号),深入挖掘我省信息消费内需潜力,壮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我厅会同相关部门起草了《四川省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请于2020年3月4日前将意见和建议发送至指定邮箱(xxh@jxt.sc.gov.cn)。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实施方案》(川府发〔2018〕32号),深入挖掘我省信息消费内需潜力,壮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我厅会同相关部门起草了《四川省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请于2020年3月4日前将意见和建议发送至指定邮箱xxh@jxt.sc.gov.cn)。

感谢社会各界对我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   全文如下:

 

四川省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联信软〔2018140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实施方案》(川府发〔201832号),面向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深入挖掘我省信息消费内需潜力,壮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部署,坚持需求拉动、创新发展,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基础先行、安全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增强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稳步推进载体建设、优化信息消费环境,不断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应用,充分释放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将扩大消费作为对冲传染病疫等突发事件影响的重要着力点,推动在更高水平实现供需平衡,打造信息消费升级版,助力数字四川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消费规模显著增长。到2022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信息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万亿元。

基础设施加速覆盖。到2022年,全省行政村实现光纤宽带和4G网络深度覆盖,5G网络广泛商用,IPv6全面应用,城乡数字差距明显缩小,网络提速降费红利惠及全民。

供给能力大幅提升。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以信息技术为承载的医疗、养老、教育、文旅等多领域信息消费新生态发展壮大,信息终端广泛普及。

载体建设稳步推进。创建一批综合型和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示范效应强的项目,打造一批场景化、互动性、综合型的信息消费体验中心。

消费环境日趋完善。信息消费法律法规和统计监测体系基本完善,应对风险能力显著增强,高效、安全、诚信、有序的信息消费环境基本形成,努力实现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三、主要行动

(一)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行动

深入推进“光网四川”“无线四川”建设,推进光纤宽带和4G网络深度覆盖,支持5G产品研发和技术试验,加快推动主要城镇实现5G规模组网及商用,不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供给质量。优化成都国家级骨干直联点网间架构,加快广电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建设“高清四川”。推动无线宽带专网建设,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IPv6、窄带物联网(NB-IoT)和卫星通信等规模部署和应用,鼓励开展非接触式IoT设施改造和推广。深化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提高农村地区信息接入能力。发挥我省清洁能源优势,引导数据中心向大规模、一体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力争打造一批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绿色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超算中心。

2020年实现全省行政村光网和4G全覆盖,提供100Mbps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建成一批千兆光网示范小区;到2022年,5G实现广泛商用,数据支撑雄厚有力,IPv6完成升级改造,NB-IoT实现城镇无缝连续覆盖。

(二)新型信息产品供给体系提质行动

推进消费电子产品创新发展。积极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推动北斗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电音响、智能摄像头等省内特色终端产品升级换代,支持智能服务机器人、虚拟/增强现实(VR/AR)、智能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超高清视频终端等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升级,鼓励非接触式智能消费终端推广应用,加快4K/8K应用普及,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可穿戴智能监护、智能医养辅助设备、医用机器人等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个性化健康养老需求。

加快新型显示器件及产品发展。加快京东方AMOLED、中电熊猫液晶面板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引导产业发展前景更好的高世代液晶、OLED生产线。支持企业加强在柔性显示、激光显示等关键技术前瞻性研究,突破新型背板、超高清、柔性面板的量产技术,提高产品配套能力。鼓励省内新型显示企业创新融合VR/A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拓展在智慧医疗、安防监控、智能家居、智慧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在中高端消费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到2022年,预计全省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产值超1500亿元。

深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发挥中德合作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标准及测试验证试点示范项目四川基地支撑作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中心建设,重点支持一批传感器、车载终端、操作系统、控制芯片等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动基于5G的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示范工程建设,构建智慧交通管制、车辆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动态信息服务的一体化网络,打造国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检测、测试标准试验示范基地。

(三)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组织开展企业上云行动。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万家企业上云”行动计划深入落实,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工业APP应用,增强云覆盖能力和服务能力,推动产业链和集群内企业全面上云,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营、在线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构建开放式云服务生态体系,加快引导企业利用“上云”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到2022年,新增上云企业15万家以上。

创新信息服务技术和应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丰富5G等应用场景,推动“互联网+”与文旅、教育、交通、养老、医疗等相融合,积极发展智慧广电,增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消费,提高居民生活信息消费便利化水平。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传染病疫等突发事件的监测分析、信息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加快推广两化融合贯标体系、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支持企业以标准为引领加快提升综合集成服务能力,打造信息消费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培育行业信息消费支撑服务。深入实施“互联网+四川制造”,面向五大万亿支柱产业,建设一批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垂直电商平台,打造“四川造”在线产业带。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效率,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创新商贸流通方式,促进网络支付、智慧零售、现代物流、无接触配送、智慧供应链等面向信息消费全过程的支撑服务发展。到2022年,实现全省网络零售额超5000亿元

推动信息消费领域双创发展。依托重点行业优势企业,加快建设“互联网+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创业、培训、融资等服务。打造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广泛吸引中小企业入驻,引导示范基地积极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共享“双创”资源,打造“创客天府”等创新创业大赛品牌。

(四)信息消费载体建设推进行动

稳步推进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鼓励和支持有产业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地区开展示范城市建设,发挥其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打造成区域性信息消费创新应用高地

扩大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建设。面向生活类信息消费、公共服务类信息消费、行业类信息消费、新型信息产品消费,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信息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示范效应强的示范项目。

加快推进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加快新理念、新技术、新设计改造提升,运用5GVR/AR、超高清、交互娱乐等技术,建设一批场景化、互动性、综合型的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引导商圈向社交化、情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鼓励构建生鲜新零售、无人超市等新场景应用,开展线上线下业态融合体验模式。

加强消费者信息技能培训。依托示范城市、示范项目和体验中心建设,组织开展信息消费节、信息消费城市行等系列活动,加强信息消费宣传与引导,加大对农牧民、老年人等信息消费技能相对薄弱的群体在信息应用、网络支付、安全风险甄别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力度。鼓励企业、行业协会、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结合当地特色和优势,开展信息消费技能、创业创新等赛事活动,支持开展面向行业和企业的专题培训,增强信息消费意识和技能。

(五)信息消费环境优化行动

加强和改进行业监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放宽对信息消费领域新模式新业态的市场准入,为消费新模式、消费新场景的发展营造健康、广阔的空间。持续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信息通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完善监管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消费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夯实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实行网站、域名实名联动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深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四川)系统应用,推动企业信用信息跨部门、跨区域共享与联合惩戒。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个人公共信用采集共享机制,加强信息消费全流程信用管理。探索制定网络交易商品质量认证、价格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管理办法,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着力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监管,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加快推进四川省大数据立法工作,规范网络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和使用行为。加强个人数据保护、可信计算、身份管理和验证系统等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研发,提升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建立完善数据与个人信息泄露公告和报告机制,加强行业个人信息保护监督执法,督促企业切实落实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责任。

提升信息消费安全保障。深入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建设完善一批公共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平台,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强密码应用,强化信息消费产品与服务安全保障。加强监督检查,提升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主动发现和协同处置能力,督促企业加强自律,切实解决好信息消费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组织领导

建立四川省信息消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信息消费发展规划及重大项目实施,协调解决信息消费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加大对信息消费工作成效考核力度,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做好组织保障。成立信息消费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我省制定顶层设计、推进试点示范与应用推广、促进产业发展等提供决策咨询与智力支撑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整合用好各类相关专项资金,支持信息消费前沿技术研发,拓展各类新型产品和融合应用。鼓励四川省集成电路和信息安全产业投资基金、电子商务发展基金等投资引导基金向信息消费领域倾斜,进一步落实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大现有支持中小微企业税收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培育创业投资企业,切实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加大对信息消费领域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三)加强动态监测评价

加快建立信息消费动态监测工作机制,及时归集各市州、各部门信息消费工作进展情况。建立信息消费发布制度,及时发布信息消费评估报告,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健康发展。

(四)促进产业交流合作

充分发挥协会、联盟等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积极开展信息消费重点课题研究,推动信息消费标准制定、技术验证、产品孵化和国际拓展,创新管理和运作机制,打造多方合作、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0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