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第三届中国信息通信大会前沿技术报告会在成都召开,邀请学会会士、知名专家学者、国内高校及企业代表等八位专家学者围绕5g产业与应用、工业互联网、新型信息消费等热点领域做主题报告,就我国通信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与分享。来自诸多高校和企业的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代表出席了会议。欧洲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梁应敞带来了“面向6g的智
12月4日下午,第三届中国信息通信大会前沿技术报告会在成都召开,邀请学会会士、知名专家学者、国内高校及企业代表等八位专家学者围绕5g产业与应用、工业互联网、新型信息消费等热点领域做主题报告,就我国通信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与分享。来自诸多高校和企业的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代表出席了会议。
欧洲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梁应敞带来了“面向6g的智能共生网络”的开场报告。随着网络算力不断增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无线网络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共生受到了广泛关注,报告从该主题入手,系统探讨了潜在的面向6g的智能共生网络架构和有关关键技术,展示了人工智能与6g结合的良好前景。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专职常委、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ccsatc3主席赵慧玲,做了“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热点及行业标准”的主题报告。指出了信息通信网络的技术热点及趋势,包括网络边片、算力网络、网络ai、云网融合、sd-wan和网络2030等,分析相关技术难点,阐述相关标准化状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就“全球互联网网络架构演进及发展趋势”展开报告,结合全球互联网流量从集中向分散、从南北向东西演进,针对网络互联架构,概括全球网络互联格局从层级连接向扁平互联演变的历程,重点围绕网络交换中心,剖析其推动架构变革的深层要素。随着“5g+云计算”加快发展,结合网络云化、虚拟化、智能化、容器化等创新技术,研判全球互联网向“云网边协同”发展趋势。最后,基于中国信通院全球互联网网络感知平台监测数据,以图形化方式展示全球互联网演进和重点国家网络地位变迁。
美国高通公司技术标准高级总监李俨,做了“5gc-v2x赋能智能网联汽车”的主题报告。该报告介绍了车联网发展的背景和存在的挑战,随后介绍了基于5g的蜂窝智能车联网的技术和标准化进展,包括基于距离的组播通信、半持续调度等。
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做了“窃听不动,量子直通!量子直接通信原理与进展”的主题报告,首先介绍量子直接通信的原理和进展情况,之后依次详细介绍了所提的利用量子态直接传输信息的方式,量子直接通信的原理验证实验,龙教授课题组解决了量子直接通信的安全定量分析、高损编码理论和无量子存储协议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量子直接通信样机。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陶小峰,做了“对于6g需求的初步考虑”的主题报告。相比5g,6g在应用场景上预期更加广阔,可服务于工业互联网中的确定性通信、超高容量的全息通信以及提供无所不在的泛在接入等。基于前述需求,报告对相应的关键支撑技术做了介绍,包括边缘计算、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等。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杨鲲,做了“未来无线网络中的能量自持续”的主题报告。随着无线网络规模的日益庞大,随之带来的高能耗问题一方面导致网络所有者成本增加,同时难以满足部分终端低功耗、长期在线的通信需求。为此,该报告提出在未来无线网络中利用能量自持续技术,实现终端等通信设备从环境无线信号中进行能量获取。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张海君,做了“意图驱动的6g智简网络资源管控”的主题报告。报告以6g移动通信网络的演进为背景,探讨了“意图驱动”的6g智简通信网络理论和关键技术挑战,并针对网络资源管控问题进行探讨,重点介绍面向太赫兹通信的资源管理方法、ai赋能的无线资源智能管控技术等。
与会专家们分别就各自的研究方向,多维度全方面介绍了5g产业与应用、工业互联网、新型信息消费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开发应用的各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各自对5g和6g的设想与预期成果。并与现场参会听众进行了热烈交流,会议气氛严肃而又活泼,大家一致表现出了对我国5g建设和6g引领的热切期待与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