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广元造“,很高兴为您服务!!
   
网站二维码
三大千亿产业领跑 南充工业挑大梁
来源:南充日报 | 作者:guangyuanzao | 发布时间: 1642天前 | 7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年以来,南充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拿出新路数、使出实招数、打好组合拳,着力促进工业企业复产、达产、满产,推动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投产、加快见效,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据统计,今年1-9月,全市汽车汽配产业产值达628亿元,油气化工产业产值达341亿元,丝纺服装产业产值达399亿元。


      

    今年以来,南充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拿出新路数、使出实招数、打好组合拳,着力促进工业企业复产、达产、满产,推动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投产、加快见效,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据统计,今年1-9月,全市汽车汽配产业产值达628亿元,油气化工产业产值达341亿元,丝纺服装产业产值达399亿元。

    全链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汽车汽配企业154户

  在嘉陵区西兴街道 (原花园乡)楼房嘴村,随着占地1500余亩的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落户和带动,昔日城郊贫瘠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一座气势恢宏的汽车产业园。
  走进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巨大钢架支撑的总装车间内,现代化自动流水生产线一片忙碌。车间地面上,醒目的白色标线和不同的色块,将功能分区划分得清清楚楚。生产线上,身着“吉利”工作服的员工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项目总投资138亿元,占地1841亩,分两期建设年产11万辆新能源商用车、50万台新能源动力总成的生产基地。”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期项目于2017年7月投产,已累计实现整车销售1.8万台、销售收入43亿元。
  今年以来,南充出台《南充市实施“155发展战略”推进汽车汽配千亿产业集群发展2020年行动方案》,审议通过《推进“5+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机制汽车汽配产业2020年工作安排》,对2020年产业重点项目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月,按照目标时限督促企业按计划抓好实施,深入一线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动了解企业复工复产及供应链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物流运输通行、零部件供应商复工等问题。大力开展平台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等活动,南充市经信局与成都市龙泉驿区经信局签订《推动工业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南充造”新能源汽车在公交、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今年以来,吉利南充公司有33款新能源新产品进入国家《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目录,78款新能源产品进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50款新能源车型进入国家《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今年1-9月全市签约汽车汽配产业项目16个,协议金额127.8亿元。截至今年9月,南充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汽车汽配企业154户,实现产值628亿元,同比增长4.8%。

    绿色打底 油气化工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走进四川能投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排排巨大的生产装置格外惹眼。产品原材料投入生产设备后,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由密封的管道直接输送,在远端的包装仓库内,白色粉末状的新材料成品不断从一根根管道泄下,直接装入袋中。
  “2019年5月21日,新材料装置开始化工投料,22日产出产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9月,项目共生产pta产品64万吨,实现产值19.2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1亿元。
  南充坚决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坚持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全产业实现了有序复工、止跌回升、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南充积极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行动,建立健全市领导联系重点产业机制,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产业联系机制协调会议,成立专班深入企业摸排,累计梳理解决困难问题57个,督察整改安全环保问题187条,向上争取油气化工产业发展引导资金3650万元,支持项目9个;把节能减排、环保生态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坚决有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类企业,强化高危污染企业风险管控,全面完成人口密集区危化企业关停,确保在嘉陵江沿岸一公里范围内不再新建化工企业,严控南充经开区准入标准,建立园区产业升级与退出机制,着力推进化工行业企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升级。
  据悉,能投化学、联成化学、石达化工等6户企业已建成投产,完成投资62.5亿元;联盛新材料、弘达药业等项目正加快建设。新招引的三个项目已签约,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截至目前,南充全市油气化工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44家;今年,全市实施油气化工重点项目13个,总投资154.4亿元,同比增长72.5%;今年1-9月,油气化工产业实现产值341亿元,同比增长10.3%。

    重焕光彩 今年实施重大丝纺服装产业项目16个

  近日,记者在位于高坪区的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各个生产区域内,工人正在忙碌地生产秋冬季产品。仓库外,一辆辆运输车辆蓄势待发,即将把产品运往各个销售点。
  “产品销售网已经覆盖全国,平均每天发货价值300万到500万。今年1—9月,公司已经实现产值7亿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加大了人员设备投入,积极拓展销售市场,力保实现四季度经济“大丰收”。
  丝绸是南充的传统产业,有着3000多年历史。今年以来,南充制定《南充市实施“155发展战略”推进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2020年行动方案》,通过细化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主体,确保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相关部门统筹工作谋划、推进重点工作、优化发展环境,切实解决问题,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今年,南充实施重大丝纺服装产业项目16个,其中新建项目5个,续建项目11个,总投资87.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61亿元;进一步加快推进嘉陵西河流域桑茶现代农业园区、蓬安新园蚕桑花椒现代农业园区、仪陇土门铜鼓省级园区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全面推广蚕桑基地建设,今年1-9月新(改、扩)建蚕桑基地3.1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80个,生产蚕茧1300万公斤、蚕茧产值4.6亿元,生产桑果6000余吨、桑叶茶(粉)400余吨;先后组织13户丝纺服装企业参加“苏州丝绸2020”展会和“2020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中国丝绸主题展”;制定出台了《2020年丝纺服装产业招商工作方案》,先后与重庆多家公司进行意向洽谈。
  据悉,今年3月,“南充丝绸”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成功。据统计,今年1-9月,全市规模以上丝纺服装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9亿元,同比增长3.2%。